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46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室內设计 > 圖說臺灣宮殿式建築1949-1975
圖說臺灣宮殿式建築1949-1975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圖說臺灣宮殿式建築1949-1975

作者: 蔣雅君
出版社: PCuSER電腦人文化
ISBN: 9786267336939
出版日期: 2024-06-1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80.00
市场价格: RM88.23
本店售价: RM78.5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從戰後到當代,從再現、解構到新定義,專屬此地的獨特建築故事
臺北故宮、國父紀念館、歷史博物館、大成館⋯經典案例一一解說


1949退到臺灣後,在這樣的政治意識形態下,戰前的中國古典建築新式樣之創作在臺灣回到了原點,從塗抹改造日治時期留下的資產重啟嘗試的過程,直到邁向成熟,已經來到民主政治與解嚴的時代。-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
若要描寫二次戰後發生在臺灣的政治與建築之關係,「宮殿式建築」可說是最佳的對象-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王俊雄
從國府遷臺開始,這個歷史其實已是國族國家的「重建」。而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作為國家的重大文化政策,建築作為空間的文化形式,其空間象徵的展現成為一大重點。-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夏鑄九
臺灣戰後的建築發展更複雜且糾結,使得建築史研究格外不易。而在諸多發展脈絡中,又以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是最難突破的一環,因為其匯集了建築、政治、歷史、文化與思想等複雜因素於一體。-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傅朝卿
過去三十餘年來,臺灣建築學者多以臺灣戰後國民政府來臺的時代背景,探索現代構造結合中國傳統建築語彙的思想、觀點和象徵意義,甚少以建築個案的分析和論証,這本正好可彌補、縫合、鏈結。-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黃承令

1949到1975年間在臺拔地而起的宮殿式建築,獨樹一幟的鮮明形象,訴說著非西方國家及其專業者在現代建築運動的道路上,因為糾結於國族認同,而無法跳脫傳統跟現代思辨的命運。本書的寫作即環繞著這樣的背景而展開,探討這些存在於國族山河畫軸中的樓閣,多樣且深刻的傳統塑造過程。透過歷史的深描,撥解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南海學園、《明堂新考》與大成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等個案,是如何在國府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趨勢中,創造出歷史與起源、明堂溯古考據和道統、政權與文化正統、國族深層文化空間等議題的形貌,多維度的現代性光點隨之浮現。
 

專家聯合推薦
臺灣博物館基金會董事長 王時思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 黃俊銘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王俊雄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夏鑄九
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傅朝卿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黃承令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雅君
現任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存學院訪問學者、《城市與設計學報》主編。研究領域為建築歷史與理論、空間的文化形式,近年研究主要關注中國近代與臺灣戰後的建築現代性,並教授臺灣當代建築專論、都市研究導論、世界建築史、近代建築史、建築理論、建築設計等課程。
任教期間,同時擔任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秘書長、臺灣建築史學會理事、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監事等專業服務工作。



目錄

出版序/王時思
推薦序
建築表象與史實的糾葛/黃俊銘
重寫一個矛盾的時代/王俊雄
現代性的幽靈及其圖象/夏鑄九
為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開創研究新路/傅朝卿
深描的現代性/黃承令

著者序/重探傳統與現代

第壹章 導言
宮殿式建築的時代
現代性與空間的文化形式分析取徑
現代中國建築論述實踐的萌芽與轉軌
關注議題

第貳章 歷史的計畫: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南海學園建築群
斷裂與疊加: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誕生與建構
模仿論的移植與落實
小結

第參章 天人合一的建築:《明堂新考》與大成館
考據、想像與設計落實:《明堂新考》與大成館
「天人合一」與有機哲學的交織
小結

第肆章 「中國正統」的建構與辯證: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正統」論述的表徵實踐
「中國正統」的解離與故宮品牌化之路
小結

第伍章 現代中國文化空間範型的創造與擺盪:國父紀念館
競圖與形式協議
追尋文化空間的深層結構樣貌:現代中國空間
小結

第陸章 結語
異質地方與現代性的光點
移植的現代性

附錄
參考文獻
圖版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