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96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勁草集:我家的兩岸故事(三)
勁草集:我家的兩岸故事(三)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勁草集:我家的兩岸故事(三)

作者: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 時報出版
ISBN: 9786263964082
出版日期: 2024-06-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南京遺族學校與流亡學生跨越大歷史
細閱當年青澀,如今已白髮蒼蒼的學生們,不向命運屈服,離奇的一生。
 
  對歷史謙誠,和大時代信約,戰火孤雛重啟人生,失學苦兒翻轉逆境,興學辦校,傳道授惑。
  南京遺族學校規格,華麗的;烽火連天被迫停課,滄桑的。
 
  天地悠悠,向時光致敬,無父無母的戰火孤雛有幸進入南京遺族學校,蔣媽媽是他們的母親,蔣介石是戶口名簿的戶長。恐懼與孤獨過後,奔離與奮鬥之下,流亡學生未負國家栽培,許煙火人間的安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別於勇將老兵,陣前殺敵故事,主角是戰亂中,受過南京遺族學校悉心栽培的幸運兒,
  雖然被稱「流亡學生」,飽受流離之苦,卻有幸避開了最前線的殘酷煙硝戰禍,
  在後方甚至還受到無血緣的至深親情照撫。
 
  書中篇章寫盡遷臺的頭角崢嶸、奇人軼事──
  ▶︎遺族學校遷臺後,由師大附中校長黃澂接棒,拯救了遺族的四分五散,也為台灣培植了專業人才。
  ▶︎林家花園探訪將門之後段劍瀛,經過一面被歲月之火燻黑的牆,過往逃難、逃亡的黑暗時代再度喚起。
  ▶︎傅達仁自創籃球「四生」,名滿兩岸。小學畢業的法官王忠沂是奇蹟之子,符合古今中外苦學有成的硬道理。
  ▶︎六○年代,本島百廢待舉,尚未啟動對文化的珍視,藝術家霍剛即以遠見為台灣開啟國民美術教育後,移居米蘭追尋更開創的技法。
  ▶︎動亂的「二二八」與「七一三」事件,由大學教授張則周細說當年往事,願前人的苦難不要重現。
  ▶︎陳璽文在前線訓練歌手勞軍,籌辦文康有功。等戰爭平息,和平來到,他走入紅包場,為自己高歌。
  ▶︎政治大學歷史系主任閻沁恆,隨遺族同學進入師大附中而滿腹經綸。嚎啕無聲的淚水封藏五十,回想滿目瘡痍的山河,他看清中華兒女被外族侵略的真相,課堂上,這真相屆屆代傳。
  ▶︎小學老師鄧曙從不提原名,就以「曙」字引領自己向光前行,用袁大頭換來口琴,吹奏出思鄉的傷痛。山東來的「長公主」鄭峮岩鄭重聲明,「我不是來逃難,我是來玩的。」
  ▶︎張秋香進入女青年大隊被派往金門,第二天就碰上八二三砲戰,調到大膽島,在不見天日的坑道喊話,六十天沒見到太陽。
  ▶︎「以團結之水,澆命運之花。」帶軍渡海的將軍,越過黑水溝駐紮寶島練兵,困境中展現勇氣,書中對「高雄南京村」的兵工廠描述,如在其境。
 
  南京遺族學校獨特的教育回憶,開啟壯闊又溫暖的篇章。
  將蒼穹下的天地與蒼茫中的世界,集合成蒼勁的回望。
  從一九四九到現在,三百位第一代學生,戰火幸運兒。
 
  走過時代動亂,台海世紀大遷徙後的歲月逐步安逸,時光流動太快,許多舊事都來不及記錄瞬間就消逝。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因此架起《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拍攝千部磅礡紀錄片,再也以細緻紙本補遺,系列出版物無異是豐藏與驅動的印證,給予兩岸文學正面省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沈春池先生(1909-1988)為福建詔安人,本從事教育工作,抗戰軍興乃投筆從戎,臺灣光復後奉派來臺,多年後以中校軍階退伍。春池先生一生清廉正直,1988年3月八十歲壽誕當天,哲嗣沈慶京先生公開宣布籌設「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年底春池先生以耆壽辭世。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創立至今36年,是臺灣較早從事兩岸歷史文化交流的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秉持誠摯態度,為兩岸交流、弘揚中華文化盡心盡力,在不斷努力推動下,歷年陸續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地點遍及兩岸各地,深獲各界肯定。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
  
  隨著文化傳承與交流工作的推動,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意識到近在眼前的當下,同樣亦是我們必須積極保存的未來歷史。為此,基金會自2016年啟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史料保存計劃,企圖與時間賽跑,積極搶救日漸凋零遷臺前輩們的口述歷史,以及散佚於民間的各類見證文物。
 
  迄今,記憶庫已收錄超過千餘名大時代下見證者的生命故事,除匯集為紀錄片影音檔外,同時也持續典藏及研究相關遷臺歷史、榮民眷村等文件暨文物的保存。此外並規劃「春池文化教育館」進行文件與文物展出,期許透過民間不同的視角,保留大時代中各庶民的生命故事,留下歷史課本之外的史話,且更具體清晰的呈現時代人物故事的真實寫照。


目錄


對歷史至深的溫柔敬意──石靜文
和平鐘聲的代言──李碧華
名人序
百年樹人──記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朱惠良
透過歷史鏡頭,領悟人生智慧──馮燕
細品堅韌,突破困局──蔡慧玲
推薦序
驚心動魄的大江大海──蔡榮根
點亮時代的精神火炬──李筱筠
鄉愁的前世與今生──王繼新
眷村教我的事,獨特的篇章──曹平霞
渴望母愛讓孩子看見──郭莉穎
近代史文獻佔有一席之地──張佳玲

輯一  南京的遺族學校
南京遺族學校的華麗與滄桑,「貴族」絕非浪得虛名
兒孫滿堂的亂世師生緣,心中保留一個蔣媽媽的角落
校長黃澂大發慈悲,戰火孤雛不再浪跡天涯

輯二  南遷的遺族學生
傅達仁年輕時奮鬥向前,年老時喜樂再見──傅達仁
帶著南京的絢麗多彩,走天涯──霍剛
從動亂到棟樑的分界線──閻沁恆
遺族留學生返臺,先向他報到──段劍瀛

輯三  渡海的文武雙全
高雄有個南京村,六十兵工廠遷臺紀事
國家的脊樑,幼年兵最高軍階──熊德銓
安可!為自己再唱一曲──陳璽文

輯四  堅韌的逆風之子
翻一個大大方方的筋斗──張默
到臺灣兩個奇蹟,絕非僥倖──王忠沂
深陷牢籠,忍耐身心極度煎熬──張則周
被日本軍官收養曲折離奇前半生──汪承棠

輯五 勵志的烽火女傑
大膽阿兵姊遇上八二三砲戰──張秋香
自立自強,把九十歲活成九○後──鄧曙
我來玩的,不是逃難的──鄭峮岩

輯六 亂世的白袍勇士
這個時代,要更多的胡一刀──胡秀苑
出走滿洲,再現華夏風骨──孔德相
十七歲就當醫官,如今全臺最高齡──曹志屏

輯七 舊物絮語,典藏眷戀
一方郵票一世情──伍世文
愛與祝福隨長命鎖來到異鄉──蒲玉蓓
全民瘋籃球──李清傑
PT-17教練機──曾永介
山溝土洞裡的克難診療間──趙善燦
關家小舖的互助情懷──關雪寶
乘載時代的明信片──李義嶺
發財夢與另類教育──李義嶺
戰火下的出入境管制──李炳芬
限金門通用的貨幣?──范姜泰基
精裝手工版中華民國護照──何運元
從流亡學生到春風化雨──廖汝章
戰火下的平民生活──程鳳翥
雷虎騰空揚國威──唐毓秦
拌炒淵遠流長的家鄉味──王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