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46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科普丛书 > 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作者: 林子平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 9786263901223
出版日期: 2024-06-2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30.00
市场价格: RM65.41
本店售价: RM58.2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從全球到在地,高溫化造成的巨大衝擊及不可思議的改變正在發生!
人為不當的溫度調適,會讓某些人的享受成為另一群人的負擔。
新溫度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既是室內空調的得益者,也是戶外高溫的受害人。
在集體幸福、個別權益、選擇自由、團結與歸屬的共善價值之間,我們是否還擁有選擇權?


行政院環境部部長 彭啟明——專文推薦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李明安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教授 林能暉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林憲德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 柳婉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洪致文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分署長 張廣智
中央研究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 許晃雄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 陳永明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 陳保中
中國醫藥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教授 陳振菶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兼臺大醫院主治醫師 楊孝友
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特聘教授兼永續創新國際學院院長 衛萬明
——跨界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想像每一個你正在經歷的夏天,都是你人生中最涼的夏天,
當節節高升的氣溫,正讓某些族群、某些產業陷入不公正的困境,
個人、產業和政府,都有責任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著名的倫理道德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以電車衝向軌道工人的假設情境向人們提問:你心中的正義是什麼?會不會遺漏了其它的正義?

勢不可擋的氣候變遷,也將我們推向了「升溫難題」,溫度的不正義,出現在各種空間尺度、產業、族群當中,溫度的公正轉型之路正要啟程。

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實地考察,帶你一窺升溫對個人與產業造成的具體影響,各界如何尋找長久涼爽的解方,減緩高溫對弱勢族群的衝擊,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

關於本書:
溫度的不正義,來自全球及在地因高溫化,導致特定區域、族群、產業受害加劇,也來自人為不當溫度調適下,所造成的效益享受與困境負擔分配不均。

溫度的正義不在於判斷誰對誰錯,而在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本書將由「個人調適」出發,探討誰受高溫化危害,誰又損及他人權益。接著從「產業衝擊」探討與我們生活住居、交通、飲食密切相關的產業,面對調適與減緩的兩難,怎麼做才合乎正義。最後由「政策實踐」以都市為溫度正義政策實踐的核心區域,並從水綠降溫、通風散熱、遮蔭涼適、建築節能等四項熱島退燒手法,探討台灣各個城市如何改善溫度造成的不公平。

面對台灣建築能效管制、都市降溫涼適、能源穩健轉型等議題,書中參考著名的哲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從「效益主義」謀求集體幸福最大化、「道德主義」兼顧個別權益、「自由主義」尊重個人權利和選擇自由、「社群主義」中團結與歸屬的共善價值,來剖析上述「升溫難題」,提出符合正義的涼適解方!

重量推薦: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認同「溫度」的重要性,就無法有實質的行動。這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文化道德、世代公平正義問題。
——行政院環境部部長 彭啟明

作者從個人調適、產業衝擊、政策實踐等面向深入淺出說明因應之道,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絕佳知識寶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李明安

從多方科學研究與實證鋪陳增溫衝擊與對個人及產業危害,並提出應有的調適解方,論述簡潔、清晰,發人深省。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教授 林能暉

我常告誡年輕教授要學習新知,著書立說以回饋這塊土地。欣見子平教授成為一個理性科學的建築政策意見領袖。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林憲德

本書從綠色能源到政策改革,無不為我們指引出一條通往公正與永續的道路。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 柳婉郁

這是一本在面對新溫度時代,從全球、個人、產業與政策不同面向,探討個人如何自處,以及如何實現溫度正義的深入淺出專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洪致文

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正視溫度正義更有助於降溫減碳。書中提及的水綠降溫,通風散熱,遮蔭涼適,建築節能以及資訊公開等,無疑是解熱良方。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分署長 張廣智

這是一本讓販夫走卒到政府官員,都能讀來心涼脾土開的溫度之書。
——中央研究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 許晃雄

本書不只讓我們了解到高溫影響與科學理解,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正視一般人所不容易看到的「正義」問題。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 陳永明

本書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在高溫環境中的處境。提供科學、行動及政策解方以減緩不公,是氣候緊急時代的必讀佳作。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 陳保中

本書自科學論證出發,帶來饒富哲理的深思與諍言。溫度的正義,懷抱的是對大地的慈悲與共善的堅持。
——中國醫藥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教授 陳振菶

無論是對氣候變遷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還是希望了解如何應對高溫挑戰的普通讀者,這本書都是不容錯過的重要參考。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兼臺大醫院主治醫師 楊孝友

林子平教授是國內少數面對氣候變遷,以專業關注最弱勢群體,並透過包容性觀念來改善其生活空間劣勢的先驅學者。
——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特聘教授兼永續創新國際學院院長 衛萬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子平
台灣人喜歡將機車停在路燈桿陰影下的有趣行為,驅動林子平教授在台灣進行了大規模都市高溫化及人體熱舒適的調查。他挑戰了國際上長期依照寒冷地區人體熱舒適喜好的設計思維,並主張開闊且無遮蔭的廣場及草坪設計並不利於高溫氣候區,從而建立了全球第一個專屬於亞熱帶的人體熱舒適基準,並獲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5次評估報告(IPCC AR5)引用。
他主持的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與德國、英國、澳洲、日本等國家學術單位均有密切的雙邊合作及期刊專書發表,並長期投入都市綠化、通風、遮蔭、節能的科學研究,目前已導入我國綠建築及建築能效法令,協助地方政府研擬都市及建築氣候調適政策。
林子平教授斐然的研究及教學成果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臺灣建築學會「優秀青年建築獎」、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教學優良獎」、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台灣永續行動獎」等獎項肯定,並多次榮登史丹佛大學與Elsevier發布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其著作《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跳出溫度舒適圈》曾獲文化部「第47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圖書選介」、臺北市立圖書館「最佳少年兒童讀物」、文化部「2023年亞洲專刊」入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入圍。

相關著作:《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圖解都市熱島現象與退燒策略》


目錄

推薦序  溫度的正義──貫穿淨零排放的關鍵/行政院環境部部長 彭啟明博士
前言  涼爽的溫度,值多少?

Chapter 1   全球變遷
1-1 新溫度時代來臨
1-2 科學創新:讓溫度能夠被精準預測
1-3 行動變革:從減碳到降溫
1-4 正義實踐:讓弱勢者免受高溫威脅
1-5 啟程:探索溫度正義之旅

Chapter 2   個人調適
2-1 生理差異:老年人、幼童、慢性病患都是高溫脆弱族
2-2 工作型態:戶外及室內都可能深受其害
2-3 生活調適:應對溫度變化靠它最好
2-4 過去經驗:溫度在你身體留下了記憶
2-5 控制期待:做溫度的主人

Chapter 3   產業衝擊
3-1 餐飲:美食就該佐以適溫
3-2 運輸:印度嘟嘟車與低溫車廂
3-3 營建:戶外工作者的高溫煎熬
3-4 農業:從產地到餐桌的調適之路
3-5 漁業:海洋升溫,野生烏魚子產量堪憂

Chapter 4   政策實踐
4-1 綠化:促進社會公平性的最佳降溫解方
4-2 風廊:氣候正義的歷史刻痕
4-3 遮蔭:給市民一條不間斷的舒適廊道
4-4 節能:減少空調排熱,讓都市降溫
4-5 行動:符合溫度正義的決策

結語
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