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46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小國巨人:李登輝與李光耀
小國巨人:李登輝與李光耀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小國巨人:李登輝與李光耀

作者: 余杰
出版社: 五南
ISBN: 9786263931985
出版日期: 2024-06-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5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李光耀之路是歧途,李登輝之路是正道」

  本書為華文作家余杰繼《偽裝的改革者:鄧小平與蔣經國》之後,第二部「比較政治學」專著,筆者用其犀利的文字,比較臺灣「民主先生」¬—李登輝與新加坡「權威教父」—李光耀。

  全書共分九章,前篇先從新加坡與臺灣之被殖民歷史脈絡,點出李光耀和李登輝相似之處,說明為何將此二人做比較;再寫兩人之性格、信仰與遭遇如何影響他們政治推動的方法與目的,使得臺灣與新加坡註定走向國際間不同的方向;最後,筆者以長期旅美之國際視野,預測臺灣與新加坡未來發展。

  筆者以個人觀點敘寫,愛惡分明,誠實地向讀者展現其關切的議題,為國際間研究政治學或關心臺灣發展的學者,提供了有效且真實的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杰


  一九九八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在世紀之交死水般寂靜的文壇掀起一陣旋風,短短數月間暢銷百萬冊,有如魯迅和柏楊般的批判性文字和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青年。

  二○一二年一月,攜妻兒赴美,定居華盛頓郊區,潛心讀書思考、著書立說。二○一八年十二月,入籍美國,拒絕鄉愁,享受孤獨。

  以寫作為職業和志業,著作多達八十餘種,一千五百萬字,涵蓋當代中國政治、東方極權主義、近代思想史、民國歷史、臺灣民主運動史、美國政治、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等諸多領域。致力於用文字顛覆馬列毛習極權主義、解構中華大一統觀念、批判西方左派意識形態,進而在華語文化圈推廣英美清教秩序與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即獨樹一幟的「右獨」理念。

  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并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亞洲出版協會最佳評論獎」、「公民勇氣奬」、「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推廣類佳作獎」等獎項。

  以華語文化圈唯一擁有言論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臺灣為精神故鄉。相信文字可以穿越漫長的時間與廣袤的空間,相信讀書這一古典的愛好能帶來巨大的快樂,祈願以書為媒,結識更多自由而勇敢的心靈。


目錄

歷史的機遇與危機—序《國局與世變》叢書/丘為君 (3)
推薦序一 「普世價值」與「亞洲價值」的對決/薛化元 (14)
推薦序二 亞洲菁英的抉擇: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丘為君 (17)
自序 李光耀之路是歧途,李登輝之路是正道 (28)

第一章 國族與價值認同的轉換與調適 001
看哪,兩個背道而馳的客家人/他們在青年時代都曾經是左派/「亞洲價值」與「普世價值」,哪一個靠得住?/杭廷頓為何褒揚李登輝、貶斥李光耀?

第二章 日治時代的愛與恨
李登輝:「我們這個世代的臺灣人都有純粹的日本精神」/作為榜樣的日本人:新渡戶稻造、坂本龍馬、八田與一/李光耀:被日本兵打耳光,是平生的奇恥大辱/李光耀為何擔任日本軍部報道員:如果不能打敗他們,就加入他們

第三章 英風去矣,美雨猶在
李光耀留學英國,卻未能洞悉「英國秩序」之真諦/李光耀對英國工黨政策的取與捨:政治上的大政府與經濟上的自由市場經濟/李登輝在愛荷華:如此遼闊強大、充滿活力的美國/李登輝在康乃爾:臺灣與美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第四章 意外的國父,各有朝聖路
新加坡的前世今生:從「次殖民地」到殖民地,再到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新加坡被「踢出」聯邦,李光耀「含淚」宣布獨立/「兩個李登輝」:從「中國人李登輝」走向「臺灣人李登輝」/「兩國論」與「中華民國在臺灣」

第五章 「他的黨」與「不是他的黨」
人民行動黨如何麻雀變鳳凰?/李光耀:以一人控制一黨,以一黨控制一國/李登輝無奈的選擇:「如果要從政,一定要加入國民黨」/李登輝讓臺灣成為民主國家,卻未能讓國民黨成為民主政黨

第六章 威權教父與民主先生
李光耀:「必須在反對黨羽翼未豐的時候剷除掉他們」/李光耀:「所有的媒體都是我們的,我們不會蠢到自己來辦報紙」/李登輝啟動「分期付款的民主改革」/李登輝推動總統直選,不怕政黨輪替

第七章 從「二龍相會」到「李不見李」
冷戰時代新加坡與臺灣合作的典範:星光計畫/李光耀與蔣經國惺惺相惜,因為他們都是威權人物/一場並不美麗的誤會:李登輝與李光耀的「二龍相會」/李不見李:「三觀」對立的人不可能成為朋友

第八章 共產中國是友邦,還是敵國?
李光耀:新加坡必須能對中國扮演為它增值的角色/李光耀:中國共產黨已不再是原有字面概念上的共產黨了/李登輝:「中共就是一個土匪政權」/李登輝破除大一統思想,帶領臺灣走向海洋文明

第九章 新加坡奇蹟與臺灣奇蹟,誰更持久?
李光耀及其同仁如何創造新加坡奇蹟?/新加坡人會永遠滿足於生活在「有錢的北韓」嗎?/臺灣奇蹟的第一功臣,不是蔣經國,而是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是與「紅色生產鏈」脫鉤的先聲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