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32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親歷生命風華 :現代臺灣佛教女性的親證菩提實錄
親歷生命風華 :現代臺灣佛教女性的親證菩提實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親歷生命風華 :現代臺灣佛教女性的親證菩提實錄

作者: 江燦騰 ,侯坤宏
出版社: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577113832
出版日期: 2024-06-2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3.66
本店售价: RM74.46
促销价: RM70.2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實際田野訪談之後再改寫的,共六位類型各異的臺灣本地資深佛門底層女性生平親歷生命風華的實錄,也是歷來罕見的原汁原味的樸素、真實、以及十足反映彼等長年在佛門中所度過的,彷彿無窮盡地艱辛勞動與必須完全無私奉獻的感人細節的精采描述。
 
  因此這是一本讓你眼界大開又能讓你驚嘆連連的:當代臺灣佛門底層女性的非凡親證菩提的偉大生命歷程反映珍貴著作。所以你絕不能錯過搶先閱讀本書所有清新無比感人內容的最佳時機。 
          
本書特色
  
  本書開創性的如實反映共六位類型各異的、臺灣本地資深佛門底層女性生平親歷生命風華的精采感人實錄。
  同時也如實反映出跟你過去認知完全不同的,彼等親證菩提時,所表現出堅毅與強韌的佛門女性莊嚴光輝法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江燦騰
 
  桃園大溪人,1946年生。
 
  學經歷
  臺大歷史研究所博士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創校首位榮譽教授 
 
  主要著作
  《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1997)、《臺灣當代佛教》(2000)、《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2001)、《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2006)、《臺灣佛教史》(2009)、《當代臺灣心靈的透視──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2019) 、《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一、二卷)(2021)、《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與張珣主編) 》(一、二卷)(2022) 、《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與林朝成主編)》(一、二卷)(2023) 、《現代臺灣新文化史(與陳正茂合著)》(2024)等。  
 
  學術榮譽
  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第二屆臺灣省文獻傑出貢獻獎得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學金臺大學生唯一得獎八次者。2006年曾獲中華發展基金會大陸出版品甲等補助10萬元,作品為《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曾獲教育部98年度全球化下的臺灣文史藝術中綱計畫第一學期通識教育課程計畫C類臺灣主題課程:計畫編號:E-098-02-07-2-23-2-D-04 ;計畫名稱:「臺灣佛教文化史」。2010年曾獲教育部99年度全球化下的臺灣文史藝術中綱計畫第一學期通識教育課程計畫C類臺灣主題課程:計畫編號:MOE-099-02-07-2-23-2-D-15 ;計畫名稱:「戰後臺灣佛教文化發展」。   
 
侯坤宏
 
  臺灣嘉義人,1955年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
 
  經歷 
  先後任職於國史館及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主要著作
  撰有:《抗戰時期的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印順法師年譜》、《真實與方便:印順思想研究》、《研究二二八》、《仁俊法師學譜》、《浩劫與重生:一九四九年以來的大陸佛教》、《流動的女神:觀音與媽祖》、《太虛時代:多維視角下的民國佛教(1912–1949)》、《論戰後臺灣佛教》、《論近代香港佛教》、《論馬來西亞近代漢傳佛教:一個局外人的觀察》、《印順導師年譜》(一套四冊)等書;以及參與口述訪問,出版有:《臺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成一法師訪談錄》、《臺灣經懺佛事縱橫談:源靈法師訪談錄》、《杏壇衲履:恆清法師訪談錄》、《臺灣佛教人物訪談錄(一)》、《人間比丘之路:宏印法師訪談錄》、《菩妙老和尚訪談錄》、《如悟法師訪談錄》、《圓香居士訪談錄》、《方甯書先生訪談錄》、《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傳道法師訪談錄》、《臺灣佛教人物訪談錄(二)》、《樂崇輝居士訪談錄》、《浮塵掠影:李志夫先生訪談錄》、《道海老和尚訪談錄》、《我與中華佛寺協會:林蓉芝居士訪談錄》、《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浩蕩赴前程:昭慧法師訪談錄》(上、下)、《鄭振煌學與思》、《無悔前行:佛教藝術澱積者釋寬謙口述史》等21冊口述歷史叢書。


目錄

代序:透過訪談來建構臺灣比丘尼歷史
本書導論
第一章 從臺中來到臺北華岡尋師求法記:釋修慈比丘尼的口述自傳(上)
第一部分 來到臺北華岡之前(1942-1960)
一、俗家時期的王淑雲
二、臺中慈善寺的因緣
三、出家、受具足戒
四、臺中靈山寺常住
五、基隆、臺中的人脈關係
第二部分 南下高雄與精進之道
一、就讀高雄壽山佛學院
二、參與佛光山開墾
第三部分 來到臺北市華岡尋師求法
一、追尋的對象:曉雲導師來臺
二、早期華岡的中國文化學院概況
三、曉雲尼應聘來臺任教於華岡中國文化學院
四、修慈比丘尼從臺中靈山寺北上尋師求法的歷程
五、借「永明寺」辦學的創新經驗及其夾雜困擾的風風雨雨
六、典範臺灣比丘尼的實例解析:再論修慈比丘尼在借用「永明寺」道場辦學時的出色奧援表現
七、從長期借用的「永明寺」延伸至「光明山」的互聯教學區建構,及其終於迎來各自的無奈結局

第二章  來自臺中靈山寺的佛教比丘尼及其達成「華梵」創校的零突破:釋修慈比丘尼的口述自傳(下)
一、歷史前景:解說臺灣政治解嚴前後,開放私辦大學院校的設校申請與修慈比丘尼的相關作為
二、當時修慈比丘尼如何達成創校零突破的關鍵腳色?
三、戰後臺灣佛教內部的相應作為與佛教信仰傳播趨勢的狀況回顧
四、從中國佛教會申請與從教育部申請的異同比較
五、作為曉雲導師辦佛學與設立私立大學的超級財務總管及其展現善巧募款本領的示範舉例
六、修慈比丘尼在建校後的相關變化回顧

第三章  訪談親歷從齋姑到比丘尼蛻變的勝光住持
一、相關訪談內容
二、相關背景變遷的概略解說

第四章  從臺南來到新竹市出家的臺灣本土比丘尼生涯回憶:釋仁慧長老尼在萬佛寺與法源講寺的口述歷史
一、前言
二、早年仁慧長老尼的成長過程
三、開始接觸佛教的相關背景回憶
四、在萬佛寺出家的相關生活回憶
五、開始協助化緣建寺的相關回憶
六、仁慧長老尼前往圓頂受戒的相關回憶
七、仁慧長老尼在新竹市帶領消災會
八、接任法源講寺第三任住持
九、斌宗法師與覺心法師
十、過去和現在的出家眾之別
十一、弘誓學院設立「仁慧教室」的相關理由
十二、有關現代新竹市佛寺寺務的重要性解說
十三、退居安住後的仁慧長老尼現況
十四、仁慧長老尼的薪火相傳事蹟

第五章  在家與出家不同人生抉擇的辯證:從高雄旗山來到新竹萬佛寺出家的釋真理比丘尼
一、前言
二、問題的提出:為何因緣而踏上出家之途?
三、俗名「葉秀月」時期的貧苦童年
四、葉秀月時期的上學日相關回憶
五、葉秀月時期的相親經驗回憶
六、從葉秀月到真理比丘尼的大蛻變:棄商從佛
七、葉秀月終於正式踏入佛門:出家因緣的相關回憶
八、真理比丘尼的早期出家生活回憶

第六章  中興新竹市法源講寺的光榮締造者:釋真理比丘尼出家生涯後半生的相關回顧
一、前言
二、重興法源講寺的因緣
三、在法源講寺建築禪林的因緣與其禪修心得回顧
四、個人修持瑣談
五、結論

第七章  當代新竹市佛寺經營與管理的新趨勢:以寬謙比丘尼在新竹與北投兩地的發展經驗為例
一、前言
二、寬謙比丘尼在新竹法源寺時期的初期開展概況
三、有關寬謙比丘尼在新竹永修精舍時期的創新開展概況
四、寬謙比丘尼在北投覺風佛教文化藝術教育園區的最新規劃概況
五、寬謙比丘尼對其父楊英風的個人回憶之一
六、寬謙比丘尼對其父楊英風的個人回憶之二
七、寬謙比丘尼對其父楊英風的個人回憶之三
八、寬謙比丘尼對其父楊英風的個人回憶之四
九、結論與討論

第八章  戰後竹塹名剎靈隱寺的寺產紛爭與轉型新貌:從明宗住持(1990-2021)的時代結束回溯
一、前言
二、回溯開端:有關明宗沙彌尼時期的出家因緣及其遭無上住持師公驅離的事件始末
三、戰後的靈隱寺住持更迭與寺產接管的紛爭問題
四、締造輝煌:從1975年到1988年時期靈隱寺的住持長期缺席談起
五、後期的過渡階段:從靈隱寺新管理人卓遵銘的不當作為,到明宗尼返寺成為該寺住持兼管理人的相關波折透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