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96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动物/植物 > 細胞之歌:探索醫學和新人類的未來
細胞之歌:探索醫學和新人類的未來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細胞之歌:探索醫學和新人類的未來

作者: 辛達塔.穆克吉
出版社: 時報出版
ISBN: 9786263964341
出版日期: 2024-07-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80.00
市场价格: RM103.44
本店售价: RM92.0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我們終歸要回到細胞」
我們得要了解細胞,才能了解人體。
我們需要它們,才能了解醫學。
但最基本的是,我們需要細胞的故事,來講述生命和我們自己的故事。
 

  普立茲獎得主、《萬病之王》《基因》作者——辛達塔.穆克吉最新作品,本書是一部生命基石的歷史,交織了他擔任醫師的生涯。

 

  《細胞之歌》融合了尖端研究、無可挑剔的嚴謹學術、勇敢無畏的報導,和流暢優美的散文,形成百科全書式的研究,讀起來就如文學作品般扣人心弦。~《歐普拉日報》(Oprah Daily)

 

  ◆ 2023年美國PROSE Awards生物與生命科學卓越獎

  ◆ 2023年肖托誇獎

  ◆《經濟學人》、《歐普拉日報》、紐約公共圖書館等評為《紐約時報》著名圖書和年度最佳書籍

 

  本書談的是細胞的故事,是發現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體都是由這些「基本粒子」構成的記述。這是關於這些自主的生命單位——組織、器官和器官系統合作,有條不紊地累積,能夠促成深奧形式的生理功能:免疫、生殖、知覺、認知、修復,和再生的故事。而反過來,它也是講述在細胞功能失調,使我們的身體由細胞生理變為細胞病理——細胞的功能障礙導致身體功能失常,會是什麼樣的故事。最後,這是關於我們對細胞生理學和病理學日漸深入的了解如何引發生物學和醫學革命,促成革命性的醫藥誕生,以及人類如何因這些醫藥而改變的故事。

 

  在《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中,穆克吉寫到尋求治療或預防癌症的痛苦追尋,《基因》(The Gene)一書則是由破解生命密碼的追求而推動寫作。《細胞之歌》帶我們踏上截然不同的旅程:以生命最簡單的單位——細胞,來理解生命。本書談的並不是尋找治療方法或破譯密碼,書中沒有單一的對手。書裡主要的人物想要藉由了解細胞的結構、生理、行為及與周圍的細胞的相互作用來了解生命,這是細胞的音樂。他們的醫學探索是尋求細胞療法,用人類的基礎材料來重建和修復人類。

 

  於是,與其讓本書按時間順序展開,穆克吉選擇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構。本書的每一部分都是針對複雜生物的一個基本屬性,探索它的故事。每個部分都是一段迷你歷史,是發現的年表。每一部分都說明存在特定細胞體系的一個生命的基本屬性(繁殖、自主、新陳代謝),而且都包含新細胞技術的誕生(比如骨髓移植、體外受精、基因治療、深層腦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免疫療法),它們都源自於我們對細胞的理解,挑戰我們對人類是如何構成和我們如何運作的觀念。本書本身就是幾個部分的總和:歷史和個人史、生理學和病理學、過去和未來——以及穆克吉自己擔任細胞生物學者和醫師成長經歷的個人大事記,編織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這個組織可以說像細胞一樣。

 

  將近兩百年前,德國的生物醫學家指出「細胞」是生物構造與功能的基本單位。在科學史上,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後來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可以視為這一「細胞學說」的註腳。然而在七十年前,科學家確定了DNA的分子結構,「生命藍圖」從隱喻變成明喻,生物學研究開始深入「分子」層次。此後「細胞學說」退居幕後,成為日漸凋謝的「老兵」。

  本書提醒我們,所有與生物機能相關的分子機制,都存在「細胞」之內,在特定的細胞環境中才能發生作用。作者身為臨床腫瘤醫師,對於「細胞」失靈、變態的後果特別有感。他甚至提醒我們:新冠大疫其實揭露了我們對於涉及的免疫機制與細胞的無知。我們需要更多的知識,更需要謙卑。~~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穆克吉在《細胞之歌》中巧妙地結合科學知識與人性故事,透過詩意的比喻和接近偵探小說的筆法,帶領我們深入探索細胞世界,並揭示這些微小生命單位在醫學、科學和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書涉及癌症、心臟病、不孕症、憂鬱症等病患,展示了科學研究如何實際影響人們的生活。在探討免疫療法、幹細胞、基因工程等領域的最新進展時,不僅揭示了科學的希望,也指出了其中的挑戰,並透過一系列感人故事展示了這些科學發現如何改變人們的生命。~~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副教授

 
專業推薦
 

  王道還 生物人類學者  

  冬陽 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

  吳其穎 兒科醫師、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創辦人  

  林從一 華梵大學校長、哲學博士

  寒波 科普作家,「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板主  

  黃筱鈞 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

  

各界讚譽
 

  這是集體的願望——數兆獨立細胞個體之間的合作,造就一個獨立的人,穆克吉的書找到了它的意義和魔力。——傑佛瑞.克魯格(Jeffrey Kluger),《時代》雜誌

 

  穆克吉為他奔流的智慧找到了一個特別寬廣的主題。……穆克吉勾勒的點彩畫場景,他解說的熱情,和他畫龍點睛的比喻,屢屢讓我目眩神馳。——珍妮佛.薩萊(Jennifer Szalai),《紐約時報》

 

  生動、親切、詳細、動人的描述醫學史上的細胞,以及它在當前的承諾。——希莉.哈斯特維特(Siri Hustvedt),《華盛頓郵報》

 

  辛達塔.穆克吉榮獲二○一一年普立茲獎的《萬病之王》癌症傳記使他躋身如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著有《多多鳥之歌》)的科學自然名作家之林,如今他又以《細胞之歌》確定平易近人的科學報導文學聲譽,本書是一部生命基石的歷史,交織了他擔任醫師的生涯。但與逵曼描寫科學界解開新冠病毒之謎的《令人窒息:戰勝致命病毒的科學競賽》(Breathless)不同的是,它有個轉折,讓你讀完後對未來充滿希望。」——克里斯多福.波瑞利(Christopher Borrelli),《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穆克吉以抒情而豐富的敘述,帶領我們經歷了人類對細胞之了解的演進:由十七世紀發現人類是由細胞所構成開始,到我們用來操縱和運用細胞以達治療目的的尖端科技術。——《紐約客》(The New Yorker)

 

  本書內容廣泛、引人入勝,以細胞為醫學領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治療病人的新方法,待創造的新藥物,新療法,以及了解我們自己的新方法。——潔米.羅謝爾.赫登(Jaime Rochelle Herndon),《哥倫比亞雜誌》(Columbia Magazine)

 

  就如已故的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穆克吉是醫師,也是科學家,他以高超的文筆和豐富的同情心寫作。在本書中,他帶我們進行了細胞的大查房,就像他在先前的書中擴大了我們對癌症和基因的了解一樣。——吉姆.希金斯(Jim Higgins),《密爾瓦基哨兵報》(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細胞之歌》追溯了我們對細胞的理解,我們如何學會操縱它們,把它們應用在醫學上,以及我們怎麼開始運用它們創造新人類。教人欲罷不能!——《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博大精深,高瞻遠矚……穆克吉是優雅的作家……[並且]是充滿自信和親切友善的導遊。——漢彌爾頓.凱恩(Hamilton Cain),《明尼亞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如果你還沒有感到生物學的偉大,《細胞之歌》就會讓你嘆為觀止。這是一堂大師講座。——蘇珊.歐沙利文(Suzanne O’Sullivan),《衛報》(The Guardian)

 

  大膽……令人著迷……引人入勝……穆克吉熱忱地指導,讓我們欣喜──同時一直催著我們越過遼闊得出奇而又錯綜複雜的景觀。——大衛.A.謝維茲(David A. Shaywitz),《華爾街日報》

 

  對於任何想要了解自己身體基礎成分的人(每個人都應該要這樣做)來說,本書是資訊豐富,趣味盎然的介紹。──《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穆克吉是引人入勝的作家,他注意到如奈米般極其微小的美和潛藏在比喻中的欺瞞……。本書文筆慈悲溫暖而幽默,讓我們一睹尋常科學人生以及伴隨它的奉獻精神。——史蒂文.普爾(Steven Poole),《電訊報》(The Telegraph,英國)

 

  穆克吉把本來互不連貫的敘事融合在一起,經常援引病患的歷程。我們不時聽到他們的聲音,提醒讀者:無論我們的知識多麼淵博高深,仍然有很多事物待學習。妙筆生花,很難不起共鳴。——瑪麗.沃迪卡(Marie Vodicka),《科學》(Science)

 

  醫師兼生物學家穆克吉對人體中微乎其微發揮功能的非道德力量深感著迷。他最新的書在探索演化、突變,和疾病的過程中,把所有的生物都分解成它們的基本元素。穆克吉的文筆有時被歸為浪漫派,因為他用親密和驚奇來描述如此微小的生命跡象和現代醫學希望解決的複雜難題。——派崔克.拉帕(Patrick Rapa),《費城問詢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穆克吉是熱情、專業的導遊……他也是一位技巧精湛,風格獨具的作家。他把科學家精彩的故事、他自己有時因病人和朋友去世而痛苦的記憶,以及細胞運作的複雜科學交織在一起……他的雄心再度獲得報償,創造了百科全書式的探索,了解我們如何到達現在這個情況──並勾勒出我們對未來必須提出的問題。——漢娜.庫赫勒(Hannah Kuchle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穆克吉對骨髓移植早期努力的報導觸動人心。他對於幹細胞的討論是一流的水準……總而言之,本書是與眾不同的細胞頌歌──它們的結構與功能、共通之處、多樣性、相互的關聯,和無限的可能性,充滿驚奇感和人性。──《書單》雜誌(Booklist)

 

  《細胞之歌》引人入勝且深具啟發性,鼓勵我們重新思考對醫療科學的歷史研究,並想像細胞生物學可以如何重塑醫學和公共衛生。──《書評專頁》月刊(BookPage)(加星書評)

 

  才華洋溢的故事敘述者…… 作者對醫學近期未來的想法(醫學「甚至可能會創造合成版的細胞,以及人類的各個部分」)既令人信服又深具啟發,他的敘述中交織了易於理解的細胞生物學和免疫學解釋。這是穆克吉又一本佳作。——《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加星書評)

 

  穆克吉,醫師、醫學教授,和普立茲獎得主(萬病之王),能夠以既直接又有趣的方法解釋困難的觀念……充滿啟發的細胞生物學之旅……作者的另一本傑作,我們希望這些精彩之作在未來幾年能夠繼續增加。——《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書評雜誌(加星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辛達塔.穆克吉 Siddhartha Mukherjee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目前他妻女定居於紐約。他的文章散見於《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雜誌》和《新共和》等刊物。

 

  二○一一年他以《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一舉榮獲普立茲獎非小說類及《衛報》新人獎,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並獲《衛報》評審盛讚:「(本書)應該提名『僅此一部作品』!」二○一六年,《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甫出版,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以上二書中文版皆由時報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莊安祺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作豐富,包括辛達塔.穆克吉的《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萬病之王》,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感官之旅》、《愛的百種名字》,以及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等。

 


目錄

推薦序:不再善良的細胞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
序曲:生物體的基本粒子
緒論:我們終歸要回到細胞
 
第一部  發現
最早的細胞:一個看不見的世界
看得見的細胞:關於小動物的虛構故事」
普遍的細胞:這個小世界最微小的粒子
病態的細胞:微生物、感染,和抗生素革命

第二部  一與多
組織化的細胞:細胞的內部結構
分裂的細胞:細胞繁殖和體外受精的誕生
遭篡改的細胞:露露、娜娜和信任的背叛
發育中的細胞:一個細胞變成了一個生物體
 
第三部  血液
躁動不安的細胞:血液的循環
癒合的細胞:血小板、血栓,和「現代流行病」
護衛的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和它們對抗病原體的戰鬥
防禦的細胞:當一個人遇見另一個人
善於識別的細胞:T細胞的巧妙天賦
耐受的細胞:自我、恐怖的自體毒性,和免疫療法

第四部  知識
瘟疫蔓延時

第五部  器官
公民細胞:歸屬的益處
思考的細胞:多心的神經元
協調的細胞:恆定、不變,與平衡
 
第六部  重生
更新的細胞:幹細胞和移植的起源
修復的細胞:傷害、腐朽和恆久不變
自私的細胞:生態方程式與癌症
細胞之歌
結語:更好版本的我
謝詞
尾註